您好,欢迎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官方网站!

学术研究

学术成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成果

艺术经济通论

发布时间:2010-06-23 16:26:00   点击量:

  河北省艺术研究所 庞彦强著

  内容提要:

  艺术经济学科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艺术现象和艺术规律,是艺术学与经济学的结合。在商品经济时代,艺术产品不仅是精神文化产品,在很多时候也是一种商品,艺术生产同样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艺术经济学以艺术学的基本内容为对象,以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重点研究艺术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即艺术产品作为商品时所呈现出的独特的、由纯艺术学所不能充分阐释的一切艺术经济现象,包括艺术商品、艺术商品的价值系统、艺术生产、艺术市场、艺术消费、艺术商品流通、国家宏观文化调控政策等一系列问题。它依赖艺术学和经济学这两个基础学科,但又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探索艺术存在发展的独特社会形态,是解决艺术学与经济学逻辑关系的学科。艺术经济学科研究的范畴,主要是艺术、学与经济学的交叉与融汇部分,所以它不是“纯艺术学”或“纯经济学”。艺术经济学通过对艺术经济现象的深入研究,旨在解决和澄清关于艺术经济现象的一些理论和实践误区。

  戏剧与文化论集

  河北省艺术研究所 庞彦强著

  该书收集了庞彦强从1991年至2005发表的主要文章。全书分三编:第一编戏剧论,包括《中国20世纪20年代现代派戏剧思潮论》、《简论西方现代派戏剧流派》、《赵德平戏剧艺术特征论》、《戏剧的特征及其异化》等11篇文章;第二编文化论,包括《论艺术的特性》、《艺术商品论》、《艺术商品价值论》、《地域文化与人类共同文明》、《从艺术消费现状看戏剧市场》等11篇文章,第三编戏剧影视鉴赏与批评,包括戏剧影视方面的16篇评介鉴赏文章。

  《河北舞蹈史》

  河北省艺术研究所 周大明

  《河北舞蹈史》是以河北行政区划为限撰写的一部舞蹈专史。该书从远古时期写起,直到当今的河北舞蹈现象,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对河北舞蹈艺术乃至中国舞蹈艺术,有着重要意义和影响的舞蹈事件。

  书中一部分古代资料为作者在研究过程中的独到发现,经甄别首次应用于舞蹈艺术领域。也有小部分为作者第一手材料,使这部书具有了比较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譬如:第一个引用我省2004年易县北福地距今8000—7000年间的新石器时期的傩舞面具的重要考古发现,这一迄今为止我国所发现的最早的远古傩舞面具,为中国舞史增添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实证。又如,在丰富史料的基础之上,本书浓墨重彩地叙写了魏晋、北朝时期河北舞蹈的绚丽多姿,形成有别于中国舞蹈史的阶段性特色。王玫罡先生的满族宫廷舞剧脚本《阿爸妞式》交于作者,亦属首次公开发表。该书还整理、分析了汉代著名民间歌舞剧《公莫舞》的最初流行地——冀州(今河北省)中山、常山、邯郸一带,所产生的时限,及其是否代言体歌舞剧,还是乐府歌辞、单人舞等的问题,做了研究性梳理。起源于北齐、闻名中外的《兰陵王入阵曲》,记录了我国歌舞戏的产生,唐代传入日本。书中对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乃至90年代的多次中日文化交流中的舞乐《兰陵王》作了详细考证和记述。还有,对民国时期河北舞蹈特别是晋察冀、晋冀鲁豫等的舞蹈活动进行了大量综合性整理、归纳,使之历史面目更趋清晰。对新中国河北舞蹈极其繁杂、琐细的资料进行了大量搜集和认真归整,在较严格意义上遴选出新中国河北舞蹈的重要活动、代表人物和作品,并对截止目前为止的河北民间舞种数量及其形貌进行了研究性记述。

  本书持论严谨,内容翔实。在中华古代舞蹈史料极度匮乏的条件下,深入发掘、整理、研究。穿针引线,钩沉拾遗,按照艺术发展规律塑型,使河北舞蹈史从无到有,为中国舞蹈艺术史的学科建设,也为河北艺术理论建设做了一件基础性工作。

  《杂技概论》

  边发吉 周大明 著

  边发吉、周大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杂技概论》,是艺术史上的第一部,也是中国文化部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项目之一,该书被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项目成果鉴定专家委员会鉴定为“优秀”课题,并被称为“一部有着里程碑意义的学术著作”。该书从建立艺术学层面的专业基础理论需求出发,依凭当前丰富发展的文艺理论和异常繁荣活跃的艺术实践,为杂技艺术这一古老而鲜活的艺术学科创立了一个较为科学、系统的理论框架体系。

  全书共分十二章,第一章杂技的起源,首先阐述了杂技起源问题的理论基点——中外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继而探讨了杂技起源的特殊性问题,引入中外文艺理论对杂技是“艺”还是“技”的重要理论分歧加以深入分析论证,以阐明杂技“因何”起源的问题。接着阐述了原始杂技的雏形,以说明杂技“何时”起源问题。该章的理论创见主要在杂技起源的独特性问题上。表明“技”的实用功效先在于“艺”的审美发生,成熟的“艺”是“技”的自由状态和较高阶段。由此表明杂技艺术在起源问题上的特殊性及其独到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二章杂技的本质,是该书的几个核心理论部分之一。为杂技科学定义,并对杂技的形式构成、艺术特性和审美关系,作出简要概括。创立杂技本体论内容。

  第三章杂技的艺术特征,提炼出“技”“杂”“艺”三者为杂技的艺术特征,不可或缺,也不需增繁。科学界定,同时在每一特征中细化出了逻辑结构和层次性。

  第四章杂技的亲族,即叙写了杂技与其他相关联学科的联系与其别。基于杂技的特殊性,这里突破了一般艺术门类仅在姊妹艺术中作比较的系统分析法,而是将杂技与姊妹艺术、杂技与体育、杂技的“杂”所囊括的其他要素等所有密切关联的学科,都建立起了理论关系,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分析。因称“亲族”。

  第五章杂技审美属性,是又一核心理论部分。杂技的审美属性是被国际美学界称为美学中“最难猜的谜语”。该书首先摒弃了当前泛美学现象,将杂技定位于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学科,同时在本章中创立了杂技美学的概念、范畴、审美规律及其逻辑关系等杂技美学架构。在“杂技艺术美”一节中,将杂技艺术美分为:技术技巧层面的艺术美——精巧、高难、惊险、奇特、魔幻;精神内涵层面的艺术美——壮美、优美、喜剧(滑稽)。该书首次将自然美及现代自然美理念引进艺术门类的基础理论中,将杂技自然美的基本属性分为:自然属性——自然物的特殊存在方式;社会属性——自然物的人化审美内涵。这些美学概念范畴和审美关系的创立是独到的,也是紧密联系实际的。

  第六章杂技的种类,在以“杂”称著的纷杂繁复的杂技现象中,为杂技分类,创立“四分法”并进行分述。

  第七、八、九章,杂技创作、杂技作品、杂技欣赏几个理论部分,实质上是对杂技本体的进一步论说。对杂技创作主体、创作过程,特别是在对杂技的形式内容及其关系、审美特点和欣赏方法等的分析、分层级阐述,都是开拓性的,贴近实际的理论观点。其中融入了数篇作者近年在国家级常设奖项“中国金菊奖”中的获奖论文的主要观点。

  第十一章杂技的教育,深刻揭示了杂技教育的特殊性,对杂技教育的特殊手段、主要特点、教育规律及其未来发展作出分析。该章中的主要观点曾以论文形式荣获国家级常设奖项“中国金菊奖”一等奖第一名。

  该书整体理论框架乃至于每一章节内容,都体现了该学科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同时体现了艺术发生学、艺术学、美学、教育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学理观念,以及杂技理论在这许多方面的独特的观点和价值。

  自2004年至今,《杂技概论》已被作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编导专业三届学生的必修课讲授。

  戏剧存在的多维探索

  河北省艺术研究所 王露霞著

  该书收集了王露霞从2003年到2008年间在艺术类学术期刊发表的大部分文章。本选集分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是序言,《戏剧批评的位置与品格》,是对当下戏剧批评总体认识;第二板块是对近几年来,在不断变化的历史语境下,戏剧艺术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彼此相关的重要理论问题的思考,包括《为戏剧招魂:文学精神的回归》《也论后戏剧时代的戏剧及其特征》《现代性与中国戏曲之重构》等;第三个板块是对具体的戏剧文学文本的阐释和批评;第四个板块是对新时期以来在河北省戏剧创作上产生一定影响的剧作家的研究,并在论述中以个案带出史的线索。本书以生命哲学和生存美学为理论资源和楔入视角,对当代戏剧艺术存在的焦点问题,以及当代戏剧界重要的作家、作品作出了颇具深度和才情的论述。本书论述严谨,论锋犀利,论述语言极富诗性,既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又深富阅读的欢愉,可以看作当代戏剧理论界颇具现实针对性又颇具理论思辨功力的重要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