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官方网站!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最新动态

梆子声腔艺术的传承和创新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8-10-17 12:53:00   点击量:



 

  2018年10月16日上午,“梆子声腔艺术的传承和创新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本次研讨会是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期间进行的第三次专题研讨活动。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等单位的十几位专家围绕议题进行了精彩发言,为梆子声腔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建言献策。会议由河北艺术职业学院院长、研究员庞彦强主持。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何玉人结合近几十年来梆子声腔发展情况认为:梆子声腔剧种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梆子声腔在继承中国戏曲美学特征,开拓创新方面领先四大声腔,并创作了许多优秀剧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梆子声腔剧种就整体而言剧本创作薄弱,二度创作比较强大;音乐创作和设计包括研究人员,后继乏人;现代戏的戏曲化问题仍需不断探索。

  中国戏曲学院原音乐系主任、教授海震做了题为《边缘与中心交错的张力——河北梆子剧种音乐的变与不变》的发言。海震老师分析了河北梆子历史发展及其演变,并提出河北梆子音乐变与不变的根本是观众。

  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贾吉庆结合本次展演剧目《草根大师》,提出了男声唱腔设计要因人而异的观点。

  原文化部艺术司司长、剧作家曲润海主要从剧种的传承、保护以及剧目的移植、改编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传承就要懂得数“家珍”,而保护在剧团里,保护在演员身上,保护在民间。保护、传承的办法,还有一个现实的办法就是要对一些剧目进行整理改编。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中国戏剧梅花奖齐爱云从一个演员的角度,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及感受,谈了当前戏曲的传承和传播。她认为戏曲人传承的不仅包括艺术上独到的技巧和技能,也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传承。戏曲的传播是很重要的,只有广泛地传播,才能更好地去传承。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郑雷,从西秦戏谈起,探讨了梆子声腔发展存在的不均衡问题。他进一步指出,梆子声腔的传承,人才的培养是关键。

  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院院长、副研究馆员高晓红,谈了蒙古戏以及漫瀚调的声腔发展现状。漫瀚调,从理论上尚未形成完整的模式化体系,加之内蒙古的戏曲发展处于低潮,文化体制改革院团合并等,漫瀚剧生产的剧目不足,创始之初的挑梁演员渐次退出舞台。她认为如果按照规范的戏曲声腔来论,蒙古戏尚待一个较长的研究和固化的过程。

  山西省戏剧研究所副所长、《戏友》副主编、研究员王越分析了山西四大梆子的现状。提出观众老龄化,梆子声腔音调太高、男女同宫同调问题。另外,关于戏曲进校园,建议为了培养年轻观众,最好在每所小学设专业的戏曲老师。

  河北影视中心高级编辑、一级作曲,李石条结合梆子声腔开场戏和《龙江颂》声腔的设计,提出了唱腔设计一定要善于抓住演员的特点来设计。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原副院长、一级作曲,杨广金谈了戏曲管理体制及产业化问题。他认为现在戏曲是不具备产业化运作条件。就梆子声腔剧种而言,他认为当务之急是巩固现有阵地,稳定现有队伍,强化剧种特色,丰富表现手段,积极扩大影响。

  主持人庞彦强对此次研讨会做了总结发言。各位专家围绕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对梆子声腔的传承和创新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河北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齐大伟参加了研讨会。